前言:农历四月十六,也是初夏时节的望日,这一天正逢月食,而且时间长达近90分钟,届时月亮的颜色将变为红色,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火月”现象,让我们去看看。
四月十六这天是“阴月望日”
农历四月是夏季首月,多为阴雨天气,万物茂盛,皆生枝叶,而且四月北斗星指向天空东南方巳位。
因此民间习惯将农历四月称为阴月、余月、巳月、梅月、桐月、槐月、孟月、清和月。
四月十六是“阴月”望日,这一天是初夏之后,水火之气转化速度最快的日子,也就是夏火之气将会越来越强盛。
根据天文的规律变化,四月十六这天的望日,地球正好运行到日月中间,因此这天会发生“月食”,时间大概是在凌晨时候。
在月之引力的影响之下,有时会出现潮汐变化、台风骤雨等自然现象,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月亮效应”。如果出现了月食,也被称为“月食效应”。
俗语:“月食四月中,火月吞金蟾”,什么意思?
四月十六处于四月中,而且这天出现“月食”,此时的月亮由金黄色变为淡红色,甚至鲜艳的红色。
什么是“金蟾”?按民间的说法,在月宫之中有一只金色的蟾蜍,因此古人也把月宫叫蟾宫,也就有了蟾宫折桂这样的典故。
久而久之,金蟾就成了月亮的代名词之一,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招财之物,常用作私宅家居、生意铺面的装饰和摆设,寓意着财运亨通、财源广进、大吉大利。
四月十六的晚上虽然出现月食,但是时间非常短暂,可以说是“月吞金蟾,诸事无碍”,因此金蟾还是那个红红火火、象征财富的吉祥好运之物。
结语
在四月十六这天晚上,出现 “天狗吃月亮、火月吞金蟾”的月食,按照古人的说法,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很容易会将这种难得一遇的天文现象,与自然发展、事业兴衰联系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很多从前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扬弃和否定,有不少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