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算命 >

郝姓来源(郝姓来历起源)

136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7 20:40:18    

在人们的印象里,郝姓人口不多,不算是大姓,但事实正相反,郝姓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郝姓多贤人,汉朝的郝廉廉洁到出

门喝人家一口井水还要付钱的地步。

和中华民族绝大多数姓氏一样,郝姓也是一个来源极其复杂的姓。

第一个来源,出于姜姓。炎帝神农氏有个大臣叫郝骨氏,这是一个复姓,后来简化了,就变成了郝氏。商朝晚期的时候,郝骨氏有个后裔叫郝骨期,

被商王封在了郝邑(今山西太原附近)。无论是郝骨氏还是郝骨期,他们的后代都称郝氏。

第二个源流,源于子姓,据说是殷商帝王帝乙之子,叫子期,封在郝乡(今陕西周至一带)。有这样的说法,子期的爵位是伯,所以又叫郝伯。他的后

代当然也姓郝,而且这一支是郝氏正宗。

第三个来源是古代其他民族融入汉族的,比如古代的党项族、鲜卑族、匈奴族、西南夷。《旧唐书・南蛮传》里边就讲:“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还有匈奴族,陕西延长县就有很多郝姓匈奴族后裔,根据1986年的统计,当地郝氏人口接近2000人,是当地的大姓之一。为什么说这些人就是匈奴

族后裔呢?因为在当地曾发现过一通隋大业九年(613年)的《郝伏愿墓志》。墓志上写道,郝伏愿属于匈奴铁弗部,子孙留在了陕西。这就是有力的证据。

此外还有兄弟民族的改姓,比如满族、土家族、回族、蒙古族,都有改姓郝的。

在历史上,郝姓一直是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往南迁移比较晚。秦汉之际,郝姓逐渐向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这些地区迁徙。魏晋南北朝时,虽然

社会动荡,战乱不断,但是山西因为多山,当地郝姓受到的波及不大,所以外迁较多的是河北郝姓。晋朝末年,有支郝姓从太原迁到了润州丹阳(今

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到第七代有个叫郝回的,在南朝的梁朝担任过江夏太守,所以这支郝姓又迁到了湖北安陆,这是一条比较清楚的迁徙

路线。隋唐之际,郝姓在陕西、山西一带繁衍壮大,形成望族。北宋末年,山西汾阳有个叫郝章的画家,为了躲避战乱,全家迁居到了四川。元末,

郝姓的大规模南迁也开始了。明初的大槐树移民,郝姓也位列其中,被迁往河北、北京、山东、天津一带。明清之际,郝姓的分布渐广。在今天,

郝姓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居多,这三个省的郝姓占了全国郝姓人口的60%,可见还是个明显的北方姓氏。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当时为桓温南蛮参军,有一天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人家奇怪地问:“书在哪里?”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书都在肚子里呢。”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元世祖大悦,待继位后,即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曾充国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在留宋期间,郝经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氏“丰文堂”之由来。

字辈

郝氏晒书堂一支字辈:“忠心允敬大本克”。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郝氏一支字辈:“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郝氏一支字辈:“文运洪开钟毓贤才荣家光国万世永怀”。

郝姓出的名人也很多,在这里简单介绍几个。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能跟诸葛亮较劲的人不多,能让诸葛亮拿他没办法的人就更不多了,但是有个人恰恰就做到了。谁呢?郝昭,字伯道,

是魏国的一个将军,山西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射箭的人胳膊越长越厉害,他的手臂像猿猴一样,所以特别善于射箭。郝昭

深有谋略,后来经曹真推荐,镇守陈仓,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那个地方。让他守陈仓算是找对人了。当时,诸葛亮的北伐大军逼近陈仓,

先派魏延攻打。但打了半天,魏延根本拿不下来,诸葛亮大怒,要把魏延给斩了,幸亏被人拦住了。后来诸葛亮派郝昭的一个旧友去游说,希望他

能投降蜀国,被郝昭严词拒绝。诸葛亮只好亲自上阵,用了非常多的攻城器械,多次强攻。郝昭只用三千兵丁,对抗诸葛亮几十万人马,居然相持

了二十余日,诸葛亮还是无计可破。过了一段时间,曹真派遣的救兵来了,只好撤兵。这样一来,郝昭立了大功,曹睿曾下诏嘉许郝昭,赐爵列侯。

郝姓的祠堂里边经常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储书栖腹”,或者叫“储书晒腹”,下联叫“饮水投钱”。这是个什么典故呢?上联讲的是:东晋时期,

有个人叫郝隆,这个人很有意思。当时有个风俗,农历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晒东西的,要把家里的被褥和不穿的衣服都拿出来晒一晒,因为这个时

候阳光最强烈,消毒功能最好。而这个郝隆呢,什么都不晒,只把衣服散开,躺在院子里。别人就觉得奇怪呀,问:“你这干吗呢?”他说:“在晒我

满腹的诗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书也是要晒的嘛。”这就是上联的典故。下联是说:汉朝有个人叫郝廉(还有一说叫郝子廉)。这个人是真廉洁,廉

洁到什么地步呢?他出个远门,喝人家一口井水,喝完后还要付钱,但碰巧主人不在,他就把钱扔在井里。这是两个能勉励郝姓后人的楷模式人物,

因此被写进了祠堂的对联里。

郝姓在今天中国姓氏排行榜上排名第82位,人口23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1%。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星座运势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