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元、清定都北京,为何替代的明朝、民国要定都南京?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09:18:38    

导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著名的古都有以下几个: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千百年来都城的自西向东变迁透露出了很多因素:既有经济重心从西、北向东、南转移的原因,又和时代背景和政权具体表现有深刻的因果关系。元清定都北京的原因最初是因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进可攻、退可守,而明朝和民国的起事都是在前朝政治中心较远、控制力较弱的南方。明朝和民国迁都北京都有特殊的原因,不过同样验证了北京这座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古都魅力。

从国祚800年的周王朝开始,历代大一统王朝建都都选择在西部的长安、洛阳。黄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开发较早、物阜民丰,所以作为建都之地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从偏安的东晋开始到南朝开启了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到宋代之后随着南方的逐渐开发,东部的南京和北京成为主要建都的两个城市。其实元、明、清、民国都曾经建都北京,下面我们来阐述明朝和明国最早建都南京的原因。

元清两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北方,更多的是这里地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地进可攻、退可守;北京地处辽阔帝国版图中心有利于统治

北京的建都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战国时期的燕国、鲜卑慕容氏的前燕、北辽、女真建立的金国到后来的元、明、清都曾建都北京。如果剔除早期的燕国以外,女真建立的金国和蒙古建立的元朝定都北京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距离“老家”近。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区域,女真建立的金国和元朝建都北京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区域。对于王朝版图涵盖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帝国来说,建都北京不但可以建立有效的统治而且进可攻、退可守。元朝末代帝王元顺帝,就是在无法维持统治的情况下从容地保持建制地退回了老家蒙古草原。


清朝虽然从制度、法律甚至都城来承接明朝,但是建都北京目的中也同样有保留退路的想法。这个从清朝把东北划为禁地,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柳条边“长城”就可以看得出来。当然无论对于元朝还是清朝来说帝国版图都非常庞大,北京确实处于帝国南北部的中部有利于维系庞大帝国的统治。从蒙古帝国脱胎而来的元朝的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都推到了北冰洋,建都北京确实有利于平衡南北统治的需要。所以《元史》记载:“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

明朝和孙先生推倒清朝建立民国的基础都在南方,为稳固统治自然会建都南京;无论是出于衣锦还乡的需要还是金陵确实有天子气,明朝和民国最初定都是南京

有淮右猛虎之称的布衣天子朱元璋,起兵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力量都在江淮之地。著名的大将和军队主力都是南方的子弟兵,建立政权后理所当然要建都南方。衣锦还乡的想法不但普通百姓有天子也有,明朝大力筹建中都凤阳就是明证。况且南京也有长时间的建都史,同样不缺乏宫殿这些基础设施和天子之气。按照古代风水学来看,南京确实处于我国龙脉的龙头位置。

而作为推到清朝临时成立的民国政府来说,建都南京和明朝的理由如出一辙。首先宣布独立组建国民政府的南方各省,北方还是清朝的统治范围;民国之所以成功也是清朝在南方统治力相对薄弱的原因,所以军队普遍以南方将士组成。最初以半壁江山组建的民国自然会建都南京,与清朝形成对峙。


明朝迁都北京除了成祖朱棣迁都更熟悉的心腹之地外,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层面天子守国门的需要;至于民国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

我们再来说明朝初期确实建都南京,但是通过靖难上台的明成祖朱棣却在任期内完成了迁都北京的过程。有人说南京不是朱棣的心腹之地、害怕忠于建文帝的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统治,其实这种想法有点小人之心了。雄才伟略的朱棣远超建文帝的才能,况且仅仅登基几年的建文帝有什么深厚的威望值得民众传颂?朱棣更喜欢藩邸时期北方的气候这是事实,迁都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防范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国策。朱棣也曾多次北征蒙古,迁都北京真实的原因是实现天子守国门;通过近在咫尺亲身感受蒙古的威胁,让明朝帝王不要放松对国防安全的重视。而民国政府迁都北京就容易理解了,在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后迁都北京就成为必然结局。对于北洋军阀来说北京才是其老家,所以袁世凯自然要求迁都北京。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星座运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