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农村俗语“宅有五虚使人贫,宅有五实使人富”,是什么讲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09:33:19    

住宅不仅是农村人,也是所有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人以住宅为家,只有在家里住得安宁,人生才能吉祥昌盛。房子是人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有房子才有家,有房子才算成家立业。房子不仅居住时要安全,且在生活上要方便,环境要舒适。

1、住宅五虚、五实出自古代《宅经》一书

农村俗语“宅有五虚使人贫,宅有五实使人富”,出自清代《四库全书》收录之《宅经》中的一段话。讲的是民居院落之中的主要建筑和生活设施的格局,对现代民居宅院的建筑学、美学、生态学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宅经》原书的书名为《黄帝宅经》,在古代民间流传已久,是风水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古代民间众多的风水书籍之中,《黄帝宅经》能够被选中,并以朝廷的名义编入《四库全书》这部历史文献巨制,可见此书的历史价值。现在日本、韩国流传的风水学和风水技术,受此书面影响很大。此书既讲阳宅,也讲阴宅,主张阳宅与阴宅的配合,强调阳宅比阴宅更重要。

据说此书是由黄帝撰写的,历代史学家认为,此说恐为后人假托,到底为何人所著,现在无法考证。收入《四库全书》的《宅经》,总纂官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为陆费墀,也是进士出身。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提到纪昀,可能现在一些人不知道为何人,但是现在很多人知道纪晓岚这个名字。主要是十多年前上映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还不只一部,是一系列,在我的印象共有四部,占据电视荧屏很长一段时间。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都是进士出身,为清廷官员,也是当时的才子,只是在电视剧中,他们不是主角,现在熟悉的人就不多了。

2、什么是住宅的五虚、五实?

《宅经》所说的“宅”,就是民间住宅,包括了住房和庭院,我国传统习惯称之为宅院。旧时的民居,不仅农村有独家宅院,城镇的民居也大多有独家宅院,就是一些街道两边的商铺,一般来说都是前店后院。五虚、五实指个人家庭的宅院而言。

《宅经》关于宅院的五虚、五实论述,其原文如下:

“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宅小人多,一实;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我将这段文字分别译注如下:

宅院有五虚,这五虚会使家里日益贫穷,人口减损;宅院又有五实,这五实使家里变得富贵。

宅院五虚

住宅宽大而人口少,是为一虚;宅门太大,而内居室小,是为二虚;墙院残缺不完整,是为三虚;砌的灶台和打的水井不是地方,是为四虚;院落占的地多,用于建房的地很少,庭院占地面积太大,是为五虚。

宅院五实

住宅小而人口多,是为一实;宅门小,而内居室大,是为二实;墙院完整,是为三实;住宅小而六畜(指马、牛、羊、鸡、犬、豕,泛指家畜)多,是为四实;住宅外的排水沟朝东南方向开,是为五实。

3、为什么古人不提倡住过于宽大的房屋

《宅经》认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住宅是阴阳两气交汇之地,是家庭成员是否安康及和睦相处的依据。

古代人认为,住宅是聚人气的地方,要区分阴阳界线,要使住宅的阴阳之气高度配合。住宅过大,人太少,显得很冷清,造成阴气过重,阳气不足,无论对人的身体还是家境,都很不利,易造成家庭衰败,也就使人变穷。相反,宅小人多,住宅就显得人气足,非常热闹,家庭就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这种说法现在的人看来比较玄奥,其中既有朴素的辩证法,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唯心论色彩。

我们撇开玄学不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又是有一定道理的。

农村有俗语说:“富不住大屋,子孙齐享福”。意思是说,即便家里非常富裕,也不住过于宽大的房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住过于宽敞空荡荡(指人少房多)的豪宅别墅,要留下勤俭持家的好家风,子子孙孙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种说法,符合古代乡土社会勤俭持家、低调生活的主流意识。

古人富不住大屋的这种想法,在现代人看来,让人费解,并不符合现代人的逻辑思维,现在的人认为挣钱之后应该盖大屋,住大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很多人累死累活积累财富,少数是为了家庭过上好生活,建豪宅大院,多半是考虑为儿孙创造好的家庭条件,打牢基础,让他们在起跑线上不输给别人,把几代人生活的路都铺好。

有了好的物质基础,过上好的生活,无可厚非。但过度地追求奢华,过度追求建大房子,把资金用在建大房子上,就变成了奢侈浪费。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家富裕之后,忘记了过去挣钱时的艰辛,慢慢开始追求生活享受。而我国民间奢侈之风,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大都从建房开始。因为房子,在任何时代都是展示财力的最有效方式。

比如说,现在农村,家里没有新建的楼房展示出来,儿子娶媳妇都比较难。农村俗语“富看厨房,穷看厅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看厅堂就是看房屋,看房屋就能看出家里是穷还是富,看厨房只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家庭的贫与富的差别。

既然房屋是展示一户人家财力的最有效方式,社会上也就容易出现建房时的攀比之风。

我们不去说过去,就是眼下农村建房,这种攀比的现象就比较严重。一些三、四口之家,本来建一栋三进二层到三层的小洋房,就足够一家人住了。但有的人看到别人家要建了五层楼,怕被别人家比下去,也跟着建五层楼。这样,为了展示家庭的财力,就出现了攀比之风。现在农村,大多数人家楼房的三楼以上都空闲在那里,用不上。而有一些人,在家建好楼房后,长期在外,房屋空在那里,庭院杂草丛生。

当然,农村收入提高,有了钱以后,改善人居条件,新建房子,过上美好生活,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不按自已的家庭条件以及家庭成员,来合理设计所建的房屋,而是盲目跟风,追求修建高大的楼房。有的人家将大半辈子的积蓄全部投入,有的则要举债修建。这种奢侈浪费就成了超前消费,如果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家里的日子就会不好过。因此,农村建房时不能盲目攀比,要理性,要量身定制。

家里有足够的积蓄,财力允许,也不要出现奢侈浪费家风。父母是子女最好的生活老师,如果父母都不能树立勤俭节约的家风,不能让子女养成勤俭持家甘守清贫的生活习惯,就会造成子女在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奢侈浪费不良习惯。俗话说“富家出纨绔”。现代社会并不全是这样,但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给子孙留下多少家财合适。比如林则徐有一句名言:

“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句话并非林则徐原创,古代家谱的祖训中,早已有类似的反问:“子孙强于我,买田(造屋)做什么?子孙弱于我,买田(造房)做什么?”并且一直在农村流传。虽然是两个反问句,但是,其中的意思,人们很明了。意思是说,子孙比我强,我辛苦一辈子买的田产,建的房屋,他们有出息了,走出农村后,根本看不上,也用不着,自己一辈子的辛苦是白费。相反,子孙比我弱,不争气,我买的田产,建的房屋会败在他们手里,他们会变卖出去,还是要过贫穷的日子,自己一辈子的辛苦还是白费。

4、为什么古代人不提倡院落占的地多,用于建房的地很少?

现在的人可能受一些影视剧,比如《大宅门》之类的影响,普遍认为,过去农村财主家的房屋很大,院落很宽。在我国现存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之中,人们会发现,过去的财主要的院落,大多数的人家只是相对于一般人家来说,房屋要好一些,院落稍宽一些。有的院落与一般的人家相差无几,房屋的高矮大小也是一末端,只是内外的装饰要讲究一些,房屋的建筑材料要考究一些,院内的建筑房要多一些,装饰要精美一些。

旧时,纯以农业为主发家的财主家的房屋,比靠经商发家、官宦人家的气派府第,比较起来要寒酸得多。

为什么旧时人们忌讳庭院占地面积太大呢?

从住宅风水的角度来说,住宅讲究的是抱阳负阴,藏风聚气,庭院太大,而院中的房屋太少,过于空旷,聚气很难,漏气则很容易。再说,庭院太大,如果打理不当,会杂草丛生,给人一种荒凉衰败的感觉,会影响居住在庭院人的心理情绪。古人认为,这种环境会影响家人的财运。

从现实生活来讲,主要是浪费土地资源,让土地闲置。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农业是根本,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因此,人们把土地看得非常珍贵,多占一寸地就少产几粒粮。古人有“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就是让人们珍惜土地。现在年轻人对这点可能不太理解,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有过饿肚子的经历,对这一点就刻骨铭心。

古代人就是利用风水之说,以及对风水的敬畏之心,培养人们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形成爱惜耕地的良好风气。这种说法,对现在的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5、古代为什么说门大不好,门小反而不好呢?

造门,从旧时农村人们观念上来说,门大不藏风,易露气,反之,门小藏风聚气。也就是说,门大的话,家财易外流,门小的话,家财就藏得住,不易流出。而农村另外一些人说,门大显得房子小,门小就显得房子大,这当然是笑谈,但也说明民居建筑之间协调的重要性。从现实生活中来说,门的大小不仅涉及到建筑学中美观,同时还涉及到封建社会的阶层等级。

一、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门是院内与院外、屋内与屋外分隔的标志,是人进入院子和室内的第一道关口,因此,人们对院门、厅堂(堂屋)门及房门的大小宽窄都非常讲究。这里所说的“宅门大内小”与“宅大门小”,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所立之门,必须与围墙、房屋等建筑物相协调。

古代在都有一定的规定,比如《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说番定人造大门:

“大门两旁的墙务须大小一般。若是左大则屋主克妻;若是右大,屋主孤寡。造门时应低于墙。若门高于墙,家中必常闹。”

这里记录的是番定人造大门的一种审美观,也是地方造大门的规矩。至于“主克妻”之类的话,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旧时,为了能够让地方人遵守某种风俗习惯,而律法及村规民约及族规家规又无法管的时候,民间就往往利用人们迷信心理,用迷信手法来吓唬人,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 的。这种方法在古代社会司空见惯。

二,从封建制度的阶层等级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封建等级,从周代的形成,至清代末年,延续了两千余年,是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其特点是等级制度森严。比如,周代的王侯都城,其大小和高度就有等级差别。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不同朝代不同规矩,不同人员也是不同对待,而僭越逾规等者,即属犯法。

宅门等级,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是北京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四合院从宅门来看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大门,建筑学上称之为屋宇式大门。这种住宅一般住居的人只是有官阶地位之人,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人物;另一种是在院墙合拢处建造的墙垣式门,这种住宅,大多数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使用。

古代农村,居住的都是庶民百姓,就是曾在朝廷为官的人,退休后回乡,也是黎民百姓了。宅门一旦造得太大,这可不是显摆的问题,而是一种“僭越逾规”,重则要丢性命,轻则有牢狱之灾。谁还敢显摆?因此,造门时一般都是小心翼翼。古代农村普遍形成的规矩,庭院大门和厅堂(堂屋)门,一般以红白喜事能够进出为标准。也就是说,结婚的花轿能抬得进,去世的老人的棺材能抬得出。

6、住宅其他方面的五虚、五实

一、砌的灶台和打的水井不是地方。过去农村砌的灶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比如说,北方的一些农村,灶门不能朝东和西,称之为烧东西,也不能朝南,只能朝北。有的地方则只能朝西北。南方一些地方只能朝东。如此等等。

不过,农村比较普遍的禁忌,灶门不能朝厨房的门。其中有一些迷信的说法,不去管它。这可能与旧时男女有别的观念有关,家里的女人一般遇到生人要回避。因此,农村传统,下厨房的一般都是女主人,做饭都在灶门口操作,如果有生人从厨房门口路过,对回避生人不便。再说,灶门对厨房门或者其他的门,风比较大,对灶膛烧火不利。

院内的水井,从风水角度来说,讲得比较玄奥。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水井要避开厨房、洗澡房,远离畜舍,这些地方的生活污水和禽畜粪污会渗入地下,污染水井,不利人的身体健康。正屋的厅堂前也不能打水井,一般都放在后院,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特别是考虑到儿童的安全问题。

现在的农村,过去那种烧柴火的灶已不多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在院内打水井也没有必要。

二、墙院完整。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指院墙的不完整,第二是指院子的不完整。

院墙的不完整。院子有围墙,不能破损,也不能半倒不倒。如果像一些地方,没有砌围墙的习惯也罢,既然修建了围墙,就要注意维护。围墙不完整,在外人看来,是家庭破败的景象。围墙不完整主要还是安全问题,别人进出院子很方便,家里的人身财产不安全。围墙如果是东倒东歪,容易倒塌,砸到人,易出安全事故。

院子不完整。从风水的角度来说,指院子不成方形,或者方形中缺一块,缺一角之类,会对家庭成员不利。现实中,指自家的庭院与别人家的庭院或者土地相连,或者没有明确的界线,或者犬牙交错,不成方圆,或者被别人占用,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土地纠纷,出现争吵和打闹,斗得两败俱伤。因此,自家的庭院,要及时与邻居划定界线,确定好权属问题,消除隐患。

三、宅小六畜多。房屋和庭院比较小,但是家里的家畜喂得多,说明这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这就是过去小农经济时的普遍观念。那时候,农村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六畜兴旺、五俗丰登,家庭也就兴旺发达。

现在的农村,如果还用这种老眼光看问题,来衡量一个农村家庭是否兴旺和富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拿六畜中的牛和马来说,现代农业大多靠农业械作业,用牛马犁田,除一些偏远的山区外,大多数农村已将这种古老的农耕方式淘汰了。

四、排水沟朝东南方向开。旧时,人们的开排水沟讲究的流水方位,大多与庭院的大门的朝向大体一致,但忌讳从大门门槛下面开阴沟流出。

古代大门的朝向有三吉方的说法,也就是东方、东南方、南方,又以东南方为最佳,俗称青龙门。因此,这里才有排水沟朝东南方向开之说,认为这是最佳的方位。这种说法,一般是对坐北朝南的正屋庭院而言的,其他坐向的房屋未必就能做得到。

总之,“宅有五虚使人贫,宅有五实使人富”这句农村俗语,抛开风水学中比较玄乎的说法,从当时的现实生活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今天的农村,这句话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星座运势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