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中国,是世界上迁都最频繁的国家,是风水所致,还是另有玄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4 08:03:12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或大或小、或统一或分裂、或汉族或少数民族的国家政权,它们都慎重、精心选择并大兴土木地建设自己的国都。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不同需要,以及政权在不同的时期,会选择不同的城市。同时,风水也起到不小的作用。这样,中国就成了世界上迁都最频繁的国家。

纵观历史,迁都之频繁令人震惊。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建都地点数以百计。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埃及从古代到现代,首都的变动限于尼罗河的下游的底比斯、孟菲斯和开罗一带。古罗马帝国和现代意大利首都一直是罗马。巴黎在五世纪是法兰克王国的首都,今仍是法国的首都。日本的首都也只是在京都和东京之间,英国的首都一直在伦敦。更不用说,美国的历史很短,就呆在华盛顿。

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古都,尚未得到一致意见,有的说219处,有的说187处,还有的说414处。但大的古都通常认为是6个,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它们依次更替,反映了中国古代首都迁移的基本轨迹。


黄河中下游是我国早期文化汇聚繁荣的中心地带,也是我国早期国都变迁的主要地区,在这条东西连线上,国都来回迁移。迁移的走向为从东到西,然后又从西到东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周朝取代商朝,使国都所在地向西迁移。因为周朝的政治中心是在西部的关中地区。从周朝开始经营关中平原的西安地区,此后这里遂成为“历代帝王州”。地处西安西面的周原是周人崛起的地方,建立了国家。其第一个国都建于此,为岐邑。后来随着势力的发展,周文王又向东迁到丰京。武王时期又进一步扩建并定都镐京。丰京与镐京隔河相望,共同构成西周初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通常丰镐并称。丰镐二京的建设是对西安地区的最早经营,为秦汉隨唐开了先河。从地理位置看,秦的咸阳城、汉的长安城和唐的长安城都在丰镐的附近和周围。在西安地区建都的先后有西周、秦、西汉……隋、唐第十个朝代,历时1060多年。

之所以如此,是由地理和历史的多重因素决定的。西安于位“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中部,四周有山水环绕。这里河流密集,地势开阔,最宜建规模宏大的都城。这里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与南方的汉中平原相连。在军事上,南有终南山,东有骊山,有易守难攻的函谷关和潼关,以及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沟沟坎坎,都是天然的屏障和防线。

洛阳与长安一起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古代国都的一对双星座。它们一东一西,把黄河中游的两个地区连接起来,使政治力量的分布在东西部保持平衡。在历史发生变化时可以来回迁移,使政治中心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有些朝代把它们都作为首都,或者把一个作为陪都。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的伊洛盆地,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汉朝初年,刘邦本想在洛阳建都,因接受娄敬和张良的建议而定都于长安。

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正式迁都洛阳。东汉时,洛阳的工商业曾盛极一时,是世界上著名的繁华大都市。东汉末年洛阳曾遭到严重破坏,到魏文帝曹丕称帝才迁都洛阳并进行重建。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东南移,关中和中原的生产遭到很大破坏,使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这使洛阳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洛阳离东南方经济富庶地区比长安更近,交通更为便利。北魏在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意欲统一全国,想从大同迁都洛阳,却遭到部下的反对,就假装领兵南伐,到达洛阳时突然在此定都。

隋朝前期定都长安,因嫌汉长安旧址太小,就在南面建新城,名为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实际是隋时建的。隋炀帝登基后,决定迁都于洛阳,遂大兴土木。隋炀帝在建东都洛阳时,又下令开挖运河。运河修成后,洛阳西到长安,南达杭州,北抵琢郡,东到海边,水路畅通无阻,使洛阳经济更为繁荣。

唐朝定都长安并使中国封建时代达到光辉顶点,这并不说明洛阳不重要。事实上,在唐朝,洛阳的地位与长安的地位不相上下,有时候超过长安。唐高宗常往来洛阳、长安之间,称两京为“东西二宅”,唐玄宗则称为“东西两宫。”而长安的地位得以维持,是因为隋朝统一中国以来,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上运河的开通,长安的供应得到保障。同时,唐朝国势强大,需要向西扩展领土,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理所当然地成为帝国的首都。即使这样,也要洛阳辅之。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破坏,唐朝势力削弱,长安作为首都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因为南方的粮食运到长安,若走水路需要经过三门峡之险,而走陆路更为困难。所以后来的一些政权在洛阳或开封建都。

古代的国都东迁,从西安到洛阳仅仅是第一站。从宋朝开始,国家的政治中心从洛阳迁到开封。

开封,称为大梁,又名汴梁,位于河南东部大平原上。开封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命人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命名为开封。以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朝后期,都曾在这里建都。

由于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政治中心从西部的长安向东移到了洛阳。这是一大进步,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相比之下,开封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利得多。它地处北方,没有离开北方的政治重心区,同时距东南富庶地区很近。更重要的是这里河流纵横,漕运十分发达,又紧靠华北大平原,农业发达。经济上的有利条件,是开封成了新的政治中心的根本条件。

宋太祖一度曾因开封城在军事守备上的不利而欲定都洛阳,最终而放弃了。因为不利守备可以增加兵力,而经济的有利条件难以舍弃。经过全衡,采取了一个勇敢的战略决策,毅然把首都设在濒临汴水的汴梁。以而解决隋唐两朝不能解决问题,使早已分离了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通过便利的漕运而结合起来。

从地理位置说,西安——洛阳——开封连成一线,洛阳居“天下之中”最易建都,这历代所公认,西安有点偏西,而开封有点偏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以洛阳为都;如果西部边疆成为重要问题,那么可使西安为都;如果政治重心东移,则可以开封为都。从这方面看,既然开封已偏东,和东南经济重心地区发生有机的联系,因此,如果没有意外,以保持稳定,国都不易在往东迁。

然而,国都进一步东迁的意外出现了,这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946年,辽兵铁骑南下,踏破开封,纵兵大掠夺,繁华都市成为一座空城。从此以后,被动防守。1125年,金灭辽后随即将矛头直指开封,攻陷京城,烧杀抢掠,并掳获徽、钦二帝,及皇亲大臣三千人而去。开封更是一洗而空。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高宗放弃中原,节节南逃,最后定都临安(杭州)。严格地说,南宋不是中华帝国统一政权的国都,它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分裂政权的所在地。因此,后来的政权统治者都不再以杭州为国都。

元朝统一中国后,定都了大都(北京)。这是由蒙古政权的统治需要所决定的。

明朝初期定都于南京。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位于江淮平原之上,在此前是一个著名古都。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政权(吴、东晋、南朝)凭借长江天险同北方政权对抗,就选择这个“龙盘虎踞”的南京作为首都。当然这只是分裂政权的首都,从明朝初期开始才成为统一中国的首都。

明朝初期,朱元璋就有迁都北方之意,地点在长安、洛阳和北京之间权衡筹虑。长安交通漕运不便先被否定,本欲迁都洛阳,又因太子死亡而搁下来。永乐帝发动“请难之役”而攻占南京夺取大位后,才由南京迁都北京,将元朝的大都,始称北京。明朝之所以迁都于此,主要是军事目的,即控制北方地区,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南下。

清朝统一中国后仍定都北京。经过几个朝代的经营,北京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国都的精典,为其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借助风水先生的智慧,对定都很有的研究,还有一套理论,即选择都城必“前有照,后有靠”。前面要有水照,后面要有山可靠,这样才稳当。而事实似乎也验证了这个理论。

开封、洛阳、南京均为几朝古都,因其只有“照”,没有“靠”,所以王朝均短命。

长安则是前有“靠”,后有“照”,顺序颠倒,似乎也不行。隋朝短命不用说。唐朝历史较长,但中期离乱纷纷,仿佛骑马迅跑一阵子,立即人仰马翻了似的。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星座运势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