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方位图,简称“先天”。之所以称为“先天”,意在极度宣染此图为“神”所造而断非人力所为,亦称伏羲八卦方位图,相传为伏羲氏所创制。先秦时期,伏羲在中华人文初祖谱系中的名头,要远大于轩辕黄帝,《帝王世纪》称其“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可谓德配天地,其功至伟。相传伏羲为“三皇”之一,称太昊,风姓,黄熊氏,又名伏戏、宓羲、包牺、庖牺、牺皇、皇羲等,伏羲创八卦,造书契,筑庐舍,肇农猎,制器作乐,等等,地位尤为崇高。在今本《周易》一书中,伏羲被推为“天地自然之易”即“先天易”的创始者。作为神话传说中一位“始祖大神”,一个集史前原始部落酋长、英雄、大巫于一身的人文“共名”,伏羲的所作所为,其实不必也无从加以稽考。实际上,先天八卦方位图的创造,必然由易学史上熟谙图书、易理者所为,只是今人不知其生于何时、姓甚名谁罢了。
古人拟想的伏羲像
先天八卦方位图的文字构想,首见于《易传·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音yì,厌之意),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意思是说,伏羲八卦方位,是乾南、坤北设定了卦位;艮西北、兑东南互通气息;震东北、巽西南相应亲近;坎西、离东不相厌离。这便是伏羲八卦方位图八个卦符错综的方位。顺着推算,可以知道往昔的命运;逆着推算,可以知道未来的前程。但是《周易》算卦重点是预测未来,所以,《周易》的数算是逆推。先天图,便是根据这一文字记载而画出的,也可能先秦原本有图却早已失传了,倒是有关这一图式构想的文字,有幸留存于《易传·说卦》之中。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录了这一先天图,并引述北宋邵雍之言:“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在传统建筑风水文化中,先天八卦方位图的理念与信仰有着广泛的运用。这里仅举一例。明清北京有“四坛”之制,即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先天八卦方位图以乾卦居南,《易传》云“乾为天”,故建天坛;坤卦居北,《易传》云“坤为地”,故建地坛;离卦居东,《易传》云“离为日”,故建日坛;坎卦居西,《易传》云“坎为水”“为月”,中国古代有“水月”之词,故建月坛)。其象喻的人文意蕴,便肇自先天图。后天八卦方位图,简称“后天”,又称文王八卦方位图。之所以如此称谓,是因为据说此图为周文王所画。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有云:“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周易本义》(中华国学文库)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之父,在世时但称西伯,武王灭殷而谥其为“文王”。《史记·周本纪》说,殷末商纣“囚西伯于羑里”,在困顿忧患中,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这里并未说后天八卦方位图乃文王所为,所谓文王创设“后天”仅是传说,缺乏确实的文献依据。与“先天”一样,有关后天八卦方位图的文字记载,也刊录在《易传·说卦》之中:“帝出乎震(东),齐乎巽(东南),相见乎离(南),致役乎坤(西南),说(悦)言乎兑(西),战乎乾(西北),劳乎坎(北),成言乎艮(东北)。”根据这一叙述,即可画出后天八卦方位图。跟“先天”一样,文王八卦方位图也是由熟谙易图、易理者据《说卦》这一记载所画,或先有图而记载于《说卦》中,作者并非文王。或许上古曾有“后天”,早已湮没无闻,宋代图书学兴起,可能为宋人按《说卦》所言绘制。后天八卦方位图在中国古代风水地理、建筑园林形制上的运用,几乎到处可见。明清北京典型的四合院平面布置及其生活制度,便是如此。四合院的整个平面,一般呈纵向长方形,整座四合院为外墙所围合,仅在东南辟一院门以供出入。其八大方位的分布为:南离、北坎;东震、西兑;东南巽、西北乾;西南坤、东北艮。
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暗合后天八卦方位图
四合院体量最大、造型最显、形象最为轩昂的,是坐落于整座四合院中心偏北位置的主房,这里一般以厅堂居中、两侧主卧相配,为家族长者所居,兼为接待宾客之所。主房坐北朝南,面向庭院。庭院即中庭,是四合院的聚气之地,应在八卦九宫的中宫位上。整座四合院的院门所以建造于东南隅,是因为东南为巽卦之位,《易传》说“巽为入”“巽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