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知识是学风水的入门必修课,也是研习风水的核心与关键。学风水,首先就要吃透风水的阴阳本质和属性,以及洞悉阴阳原理和知悉阴阳断事的原则。破解了阴和阳的玄妙,也就基本找到了风水的实质与真谛。因此,风水学又可称之为“阴阳学”“阴阳风水学”或“风水阴阳学”,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堪舆学”“看风水”等。尽管阴和阳看似简单,知其精要者却甚少,理解其原理和属性并能灵活运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易经》认为,阴阳是天地、事物的总根源,自然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阴阳相互交感的产物,而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可分为阴阳两大类,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和转换。因此,阴阳观念一直被视为风水学说的基本指导思想,并贯彻风水应用的始终,这种思想的形成对古人认识天地和选择生存环境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风水学中的“阴阳”,原指山水地形与日光照射的关系及其人文属性,后来泛指地理、方位,以及各种事物的属性。如《黄帝宅经》中记载:“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是以阴不独王,以阳为得;阳不独王,以阴为得。亦如冬以温暖为德,夏以凉冷为德,男以女为德,女以男为德之义。……凡之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抱阳。……阴阳往来,即合天道自然,吉昌之象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意思是说,阴阳这个东西,是天地存在与运行的大道规律,是万物由来的根本与规范,是事物演变进化的父母,是生死存亡的本源,也是神明灵魂的府邸。
《易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两仪”也即阴阳的概念。老子《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唐司马承祯在《天隐中·安处》篇中说:“何谓安处?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室,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吕氏春秋》也说:“室大多阴,台高多阳。”就连俗语都在说:“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这一切说明,万事万物不但有阴阳的属性,而且还要注重阴阳平衡的调和。
风水学说中的形势派理论把山称作阳,水称作阴;山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水北称为阳,水南称为阴。堪舆家论水,以山主静而属阴,其势高,又为阴中之阳者;水本动而属阳,其势低,又为阳中之阴者。因而讲究山水交会、动静相乘(读如成)、阴阳相济。所以《青囊海角经》说:“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山有山之阴阳,水有水之阴阳,山者阴盛,水者阳盛。高山为阴,平地为阳。阳盛则喜乎阴,阴盛则欲乎阳。山水之静为阴,山水之动为阳。阳动则喜乎静,阴静则喜乎动。”《管氏地理指蒙·葬经翼》云:“盖以静之理言,则水为阳,山静为阴。以险易之理言,则坦夷为阳,峻为阴。以情势之理言,则开耸为阳,局缩为阴;抽袅为阳,硬滞为阴;面豁为阳,背负为阴。”
阴阳原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用以说明万物的本源,说明相互依存、消长和转化的情况,也即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凡属外部的、热烈的、明亮的、开放的、无形的、活跃的,等等,皆可称之为阳性;而属内在的、冷淡的、晦暗的、闭合的、有形的、平静的,等等,皆可称之为阴性。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至为阳,去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快为阳,慢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正为阳,邪为阴;明为阳,暗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雄为阳,雌为阴;大为阳,小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单为阳,偶为阴,等等。可以说,阴阳学说在《易经》领域有着普遍的应用范畴,不能正确识别阴阳或断不清阴阳关系,对风水学研究和应用而言根本就无从下手。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互补)、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风水中用阴阳来表示气的形成,阴和阳两种力共同作用创造了运动,并使之平衡于宇宙。阴气流动相对较慢,比较分散,温度较低,阳气则反之。
阴阳对立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
阴阳互补在古代中医学中称之为“阴阳互根”,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观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其相对的另一面而单独存在。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是在对立互补的基础上永恒地运动着、转换着、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阴阳转化则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中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说的就是同一个道理。
因此,任何风水研习者或爱好者,在理清了风、水、气(炁)的风水三元素之后,其次就是要能熟练辨别风水中的阴阳,并要灵活判断天、地、人、时、事、物间的阴阳属性与对应关系。唯有如此,才能有根有据、科学辩证、实事求是地运用风水理论精华,进而更为客观、全面、准确地指导一切风水实践活动,用事实去求证,用结果去验证,用效果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