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算命 >

相学入门(易经:孔夫子的相学入门课)

19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28 11:40:23    

作为《易经》的资深研究者,孔子做到了读《易》而韦编三绝,到了这个程度,自然对《易经》的象、数颇有心得,以其所著的《系辞》来看,孔子对于《易经》的造诣已经到了可以用卦鉴往之来的地步。但孔子却不大玩这一套怪力乱神的把戏,他仍然是用很平易的语言来讲述《易经》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在《系辞》中,孔子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这些话语看起来平淡无奇,就是一些社会现象的总结而已,在心理学家看来更是老生常谈,但是懂的人就知道这寥寥数语,就是相学的基本原则和最高的精神。

相学的相就是人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状态,所以相学又细分为面相、手相、骨相、心相等等。这些相人人可以看到,但是要仔细观察,找出共性才能分类归纳,找出个性才能有的放矢,然后将这些点和对方所说的话以及其形影动作联系起来,就能得出一些大致的结论。这就是相学的基本原则。将这套原则运用到医学上,就是中医“四诊法”中的望诊;运用到推算人的运势上,就变成了相学。

至于相学的最高精神,孔子在《系辞》中点到了,但是并没有直接讲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人就是这么奇怪,直接告诉他,反而不相信,拐弯抹角地跟他说,研究半天才明白,就非常相信。所以孔子面对这帮学生也很头疼,无奈地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因此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六个案例供后人去研究,如同禅宗的公案一样。

一、“将叛者其辞惭”。如果一个人准备背叛你,而你对他又很不错,那么他和你说话的语气就会充满歉意,事事让着你,迁就你,因为他知道对不起你,心里很惭愧。但是要注意,那些精心布局故意欺骗你的人,他根本不会心中有愧,自然不会有惭愧的语气。

二、“中心疑者其辞枝”。如果一个人心中有疑问,或者生性多疑,他说的话看起来就支离破碎、东拉西扯的,但是他有他的目的。看似无关宏旨的各种话题,就是为了使对方放松警惕,不经意间说出真话,或者就是在各种看似相关的问题中,考察被问话人说的话有没有逻辑矛盾,由此来验证对方是否说谎。不得不说,这确实是说话的艺术。

三、“诬善之人其辞游”。如果一个人诬陷别人而且是高明的诬陷话术,他一定不会编造一个具体的谎言,往往会用“听说……”“好像……”这样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开场。因为这样的言语无形中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谣言背景,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疑心,而人一旦有了疑心就会事事怀疑,结果很多事情就会被曲解。

四、“失其守者其辞屈”。当一个人理屈词穷时,就表示他心中的观念已经被动摇,如果是同客户谈生意或者谈辩论,词穷的一方虽然嘴上不认输,可是已经输了。《雍正王朝》中面对八王爷和四个旗主王爷的逼宫,老臣张廷玉的仗义执言使能言善辩的八王爷理屈词穷,在理上,他们已经输了,原因就在于八王爷口口声声的“八王议政”根本就站不住脚。

五、“吉人之辞寡”。再复杂的事情,结果无非好坏两种,一句话就讲完了,而要想一句话讲清楚,就必须深思熟虑,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便是如此。此外,“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少说多做和“祸从口出”的谨慎也是重要的原因。

六、“躁人之辞多”。话多并不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坏人,而是说明他性情急躁,说话做事不够周全。但是心直口快并不一定就是直率,也可能是为恶语伤人做辩解。另外言多必失,更容易招来口舌是非。

孔子为什么举这六个例子呢?古人云:“言为心声”,心里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说,语言的象是由思想决定的,人的面相也由思想观念而来,这就是相由心生,这就是相学的最高精神。

一念善则语善、行善、面容亦和善,一念恶则语恶、行恶、面容面露凶相。心软自然面慈,积善必有余庆,这就是面相。其实面相并没有那么神秘,始于察言观色,终于相由心生,所以最大的福相不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而是一颗善心。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星座运势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