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算命 >

白姓的来源和历史(白姓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家谱说起)

30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20 11:10:22    

在洛阳市南郊,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的东山(又名香山)上,有座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园——白园。东山脚下的履道里,是白居易晚年的居住地。白居易的诗词千古传诵,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家谱也流传千年。今天,我们以白居易的家谱为蓝本,探寻白姓的起源与发展。

洛阳白园

(一)白姓的起源

据《白氏家谱》记载,白氏的先祖与周王室出自同一家族。他们的先祖亶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亶父非常喜欢三子季历及其子姬昌,并有意把部落首领之位传给他,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知道父亲的心思后,就离开了部落,让贤于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就是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这则故事在《史记 周本纪》中也有记载。

苏州太伯庙

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在大海之滨建立了吴国。仲雍之子是季简,季简之子是叔达。叔达有两个儿子:长子周章继承了吴国国君之位;次子虞仲被周武王封为虞国国君,封地夏虚(今山西平陆),爵位为公爵。

到了春秋时期,虞国被晋国的“假道伐虢”之计所灭,虞国的公族大臣们也成为俘虏。后来,虞国公族出身的井伯奚,被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隶送往秦国。井伯奚很有才华,在秦国得到重用,受封大夫,赐邑百里,因此又被称为百里奚。

百里奚之子是百里视,字孟明,又称孟明视。孟明视之子是白乙丙,白乙丙被视为白姓始祖之一。

百里奚相秦

(二)名垂青史的白姓后人

到了战国时期,白乙丙的后人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受封武安君。白起功高震主,在应侯范雎的挑唆下,被秦昭襄王赐死。秦王嬴政继位后,念起白起的功劳,把白起之子白仲封于太原。白仲在太原定居下来,白氏在此开枝散叶。

武安君白起影视形象

白仲的23世孙白邕,在北魏时期任太原太守。白邕的5世孙白建,曾任北齐五兵尚书,被朝廷赐田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并携家眷移居于此。

白建之子白士通,在唐朝初期担任利州都督。白士通之子白志善,任尚衣奉御。白志善之子白温,任朝散大夫。白温有6个儿子,第六子白鍠任巩县县令,并定居于此。白鍠有5个儿子:长子大理少卿白季庚、次子沛县县令白季般、三子许昌县令白季轸、四子河南参军白季宁、五子乡贡进士白季平。长子白季庚有4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白幼文(浮梁县主簿)、次子白居易、三子白行简(礼部主客郎中)、四子白幼美(早夭)。

白居易塑像

(三)大诗人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列为唐代三大诗人。

与李白、杜甫不同的是,白居易的官运不错,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受封冯翊县侯、上柱国。白居易为人正直,在官场数起数落。824年,白居易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在洛阳履道里购宅。

842年,71岁的白居易辞官。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履道里的府邸生活,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846年,75岁的白居易去世,朝廷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大诗人白居易画像

(四)白居易的后人

白居易在58岁时老来得子,可惜儿子早夭。后来,白居易过继兄长的次子白景受为嗣。

景受之子白邦翰,任司封郎中。白邦翰之子白思齐,任郑州录事参军。此时正值唐末乱世,各藩镇之间杀伐不断,白思齐回到洛阳履道里闲居。不久,履道里毁于战火,白思齐携家眷迁于洛阳城内。

白思齐之子是白奏绩。白奏绩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白慕圣、次子白慕道。《白居易家谱》的编撰工作,始于白慕圣。

朝代更迭,纷争不断,洛阳白氏家族也历经波折。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白居易的36代孙白自成,又迁居洛阳城东南的白碛村,并重修族谱。

新加坡白氏参拜白居易纪念碑

(五)白姓的其它源流

白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群体,除了上文所述的源流外,还有以下源流:

(1)源自嬴姓。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夺位。秦德公将公子白封于平阳。公子白去世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

(2)自芈姓。楚惠王在位时,把宗室熊胜封在白邑,熊胜因此又被称为白公胜。白公胜去世后,其子孙以祖辈封邑为氏。

(3)改姓或赐姓。“小诸葛”白崇禧的先祖,就是在元末明初时期改为白姓。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星座运势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