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繁体字写作麥,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为上下结构,上为來,下为倒止(夂)。本义果实带芒刺的单子叶禾本科粮食作物。
麦字演变(《字源》)
据研究,小麦从中东两河流域传入中国,距今已经4000多年。当时,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文字初创阶段,本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原则,先民们比照禾(穀)字创造了表示“來”字,以表示这个外来单子叶植物。
《说文解字》认为,来字是“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思文》:詒我来牟,帝命率育(小麦大麦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
麦子最初的名字叫来
來(麥)与禾(穀)的的最大区别是,穀子当年种当年收,麥子则不然,是今年种明年收。《吕氏春秋·论·士容论·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今年麦苗绿油油,明年麦子大丰收)。
因此,來年(麦字收获)成为常用语,使得來字的字义发生了变化,逐渐与这种谷物脱离了关系。來字字义变化之后,人们根据麦字有在根部分蘖的特点,在來字基础上增加一个倒止(夂)来表示这种植物,写作麥。
麦子分蘖
如此看来,这种源自两河流域的单子叶植物,就给华夏文明贡献了两个字,让文字表达更加丰富和精准。
快成熟的麦子
麦子这种植物引入华夏之后,种植面积比较广泛,因此有的地名就带有麦字。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地方叫麦丘,在今山东商河西北。《史记·赵世家》记载,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赵奢帅兵攻下齐国的麦丘。于是,有人就以麦为姓氏。另外,有为避祸改自他姓的麦姓。
据文献记载,麦姓的来源有:
1.源自封地。(1)据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在麦丘偶遇一老翁,并请教治国之道。齐桓公就赐麦丘给他,这样,老翁的子孙就以麦丘为氏,后简化为麦氏。(2)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或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小麦城遗址一带。其后世子孙以祖上封号麦为氏。
2.源自改姓。(1)改自韩姓。西汉初立,韩信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2)改自麴姓。西晋末年车骑将军麴允之后,为避五胡之乱,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
3.源自皇帝赐姓。隋文帝时,有石屯大将军何饶丰,号铁杖,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