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是一个帝王陵墓建筑群的名字,它作为陵墓群,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规模宏大、布局得体、体系完整。“清东陵”于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两百多年,埋葬着众多皇室成员,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历史性旅游景区。
关于为何要将清东陵安置在河北唐山这个问题,有人分析说:这里紧邻皇家猎场,方便皇帝的出行;有人则综合环境因素说:这里风水好,是皇帝的初始之地;还有一种说法带着迷信色彩,说:清东陵是前朝皇帝拱手相让出来的。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但是,也都没有错。
至今,清东陵的选址之谜波诡云谲,让人无从下手抓原因。选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于帝王来说,风水如何才是选址的关键。毕竟,天时地利的迷信色彩,这是谁也无法捉摸透的。至于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是,却道出了一段历史的真相。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清东陵是顺治皇帝的偶然之选。话说,顺治皇帝曾特地来了一趟清东陵所在地昌瑞山。而明朝的皇帝,也曾前来观察过此地的详细情况,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皇帝来看过以后,竟然摇头叹息,最后,转而拂袖而去。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清东陵文管处研究室主任李寅介绍: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将明朝的国都定在了南京。但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在继位之后,深感北方游牧民族是明王朝的最大威胁。一旦他们南下入侵,那地处南方的南京朝廷,将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映。因此,他不顾大臣的反对,依然将国都迁到了北京。
并且,朱棣还决定:将自己的陵寝选址也定在北京周围,以表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决心。一天,明成祖朱棣移驾来到位于今天河北省遵化境内的丰台岭,也就是今天的昌瑞山。他要亲自确定大臣们为他选中的风水宝地,究竟能不能作为修建自己陵寝的地方。
他站在山上向南望去,只见平川似毯,尽收眼底,两边的山峦,连绵起伏,万绿无际。面对如此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明成祖朱棣龙心大悦。然而,当他环顾四周,无意间的回头一望,却让他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想了想,什么话也没说,便拂袖而去。
原来,明成祖朱棣回头一望,正好看到了远处顺着山势蜿蜒的长城。而看到了长城,则意味着这里地处边关,尽管大臣们推荐的这个地方确实是风水宝地,但是,明成祖怎么能把关乎自己江山社稷的陵寝,修在边境线上呢?明成祖虽然看上了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里。
其实,这个地方很受皇帝们的青睐,明朝的崇祯皇帝也曾被这块风水宝地深深迷住。他本来都敲定自己死后就安置在这里。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没过多久李自成就造反夺了他的权。在万般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吊死在了煤山上。
而这块由明朝两位皇帝亲自挑选过的风水宝地,也终究无法成为明王朝的安息之地。不过,在清朝的史料中,却从不提及这段历史,而是讲述了一个关于清朝皇帝在清东陵选址的传说。
在清朝顺治八年时,一对手拿弓箭,完工狩猎的狩猎队伍,出现在了遵化境内的群山之中。而一马当先,飞驰而来的则是14岁的少年天子爱新觉罗·福临,即: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
顺治策马驰骋来到昌瑞山脚下,他向北极目远眺,群山蜿蜒起伏,林荫繁茂,生气盎然。转身南望,群山之中环抱着一块坦荡肥沃的土地。东西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世祖福临凝神片刻,心中大悦,欣喜之言脱口而出:“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说完,他便取出白玉扳指抛向远方,并说:“扳指落处即为吉穴。”大臣们顺着扳指滚落的地方寻觅,在草丛中找到了那枚玉扳指。于是,众大臣便将扳指掉落的地方做了记号,并牢牢记住了这个记号,以便皇帝逝世后,将龙体安置在这里。
传说,在顺治皇帝死后,康熙为先帝修建地宫之时,将风水大师被请来后,毫不犹豫地就指定了当年扳指掉落的地方。而事先,他对此一点都不知情。在顺治皇帝驾崩后,众人便在昌瑞山建了顺治皇帝的陵寝,因为这里是顺治皇帝亲身试验出的福地。此后,清朝所有皇帝的遗体,都被安置在了这个陵寝。
之后,清东陵便拥有了众多皇室成员。
其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朝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朝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还是研究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