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青帝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推理出地球上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道德经》里面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数代学,是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三才具而万物生,万物包括了人造器物在内。曾求己《青囊序》曰:“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风水界泰山北斗郭璞在《葬经》写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好的风水,即葬法。以得水为最为重要,其次才是藏风。水是“生气”生的,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无水就说明生气薄弱。水源长、流量大自己也就生气博盛。故,葬法以得水为上。所谓藏风,并不是像其他风水经典或者历代许多术者所说的:蔽外来的风(“空气流动而成风”)。因为这种风是蔽避不了的,也是藏不住的。而这里所说的风是“生气”噫而成的风。是生气盈而外溢,或聚气不良而扩散的生气。有人认为这是风水一词的起源,但其实郭公这里就已经把风水狭义化了。
现代人所认为的风水学: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而信奉风水学的人认为:不好或者不合理的风水会影响自己或者家人的运气甚至福祸。但其实风水学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天人合一。以天地为观察了解对象,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人本主义学问。
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是:
古代人繁衍生息,根据生活实践经验长久时间积累所形成的生存实用知识,
是人类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博大学问,
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
是一种科学与玄学并容、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但超越现代学的的系统理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